党建引领双报到 服务群众零距离
林荫街道为实现“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夯实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驻共建区域融合发展党建新格局。
党建引领,筑牢“双报到”根基。街道党工委始终坚定不移地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驱动,全力筑牢“双报到”工作的坚实根基。组织各社区定期召开季度党建联席会、协商议事会等,与双报到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共同商议、总结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区域化党建工作项目清单、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为社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乌海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乌海市农牧局机关党支部、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等36家单位、社会组织在林荫街道为辖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其中25家单位提供“三清单”。
林荫街道各社区党委依托“连心桥”APP,累计报到在职党员770余人,通过今年的线上报到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形成“线上招募志愿者、线下组织开展服务活动”的闭环志愿服务方式,并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我为群众办实事、政策宣传等开展活动70余次,充分发挥了社区党委党员联络站的功能更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精准对接,凝聚服务合力。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各报道单位与社区深度融合,全方位、多维度地开展各类惠民服务活动,切实将资源与力量精准投送至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海勃湾区司法局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对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面对面”交流;乌海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为文化活动中文艺演出的叔叔阿姨们免费提供消暑物品、开展政策宣传等活动;海勃湾区第九幼儿园积极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103周年文艺演出活动、共画一幅民族团结亲子画等活动5次等等。与此同时,社区也为各单位党组织提供活动场地、服务对象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多元服务,情暖百姓心田。文化惠民,丰富精神生活。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报到单位与街道社区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我们的节日”、工会关怀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进社区活动,联合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举办文艺演出、科普讲座、健康讲座、法律宣传、义诊义剪等60余场惠民活动,参与单位31家、在职党员160余人次,受众群体15000余人。聚焦社区困难群体,乌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乌海市人民防控办公室、乌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家单位深入开展关爱帮扶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黄河村镇银行为辖区未成年人开展益智活动、慰问辖区困难群体3次;开展就业帮扶活动,创建就业档案,详尽登记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年龄结构、受教育情况、职业技能情况等信息。动态推荐待就业人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动态推送就业岗位、动态点对点选送就业人员与就业岗位相适配。以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乌海狮城商场党支部和内蒙古青山残疾人综合辅助性服务中心为载体,集中解决700余人就业岗位需求。
共驻共建,提升治理效能。在推进“双报到”工作过程中,街道注重发挥报到单位资源优势,引导报到单位参与社区治理,共同破解社区治理难题。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报到单位、社区党组织、居民代表等召开协商议事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形成共建共治合力。乌海市农牧局、海勃湾区高新工业建设投融资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人员到八完小施工工地进行“撬砖、搬砖、装车、卸车、码砖”一系列作业,为依林B区小区内部分“绿化改硬化”工程做好了铺垫;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党支部运用为民办实事资金,为依林佳苑F区搭建50㎡非机动车车棚一个,为康泰家园小区增设长条休闲椅10条。
林荫街道将继续走好、完成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双报到进社区”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用好“六种载体”、推进“四教融合”,引导社区居民群众知党恩、念党好、信党能、跟党走。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党员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林荫街道将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各类组织的活动资源、文化资源、服务资源,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服务群众搭建平台,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持续深化“双报到”工作内涵,携手报到单位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服务百姓民生而努力奋斗,让“双报到”工作在基层治理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